清涧寨的学堂是在修这个城市时,最先开工,但最后完工的建筑。【53言情 www.53yq.com】也是整个清涧城里最大的一座建筑。
光是学舍就有近百亩地,加上其他的一些建筑,整个学堂占地达到了六百多亩地。
学堂建设之处,李山就说过这个学堂是学习的地方,所以这个建筑虽然大,但是没有宫殿那样的雕梁画栋,有的只是简朴,它的功能也只限于遮风挡雨。
徐先生和其他八位老儒在看到这个庞大学堂的时候,第一眼是震惊,不过之后就没了吃惊,对于他们而言这庞大的地方,就算是在大也不过是一个学舍罢了。
就像礼佛的佛如果在心里,那去的地方是不是寺庙,又有什么区别呢。
开学的一早,城里人们早早地带着家里的孩子等在了学堂门口。人虽然很多。但却是极其的安静,所有人只是静静的看着学堂的大门。
吱~~~
声音响起,大门缓缓打开,两边开门的,是两个大概五十多岁的老人,这两个人是赵克中的二叔和胡富申的大伯。
他们都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,只是受了伤如今李山把他们重新请来看着他们北庭的未来。
……
学堂的操场上,高台上是以徐先生为首的九位先生。
下方是五百来个学子,年龄从十一二岁,一直到五六岁。家里人在自家孩子面前轻轻的叮嘱着,孩子们只是点头,有的鼻涕泡冒了出来。家长们小心翼翼的用自己的袖子擦干净。
远处,看门的大黄狗卧在树根边,仰着头看着操场里的学生,人多也没有乱叫,有没有兴奋的去人群里钻来钻去。【53言情 www.53yq.com】只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,下面穿着破旧的新衣的孩子们。看着就如同高台上站着的那九位老儒。
徐先生等着乡民离开了孩子,就来到了前排第一个孩子面前,平视这孩子的眼睛说着“你的年龄有些大了,不过也不是不成,这世上不缺大器晚成的人。
我大唐战神卫国公李靖,贞观三年(629年),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统帅诸将北征东突厥,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,使颉利可汗部惊溃,又奔袭阴山,一举灭亡东突厥,这一年他五十八岁。你要把他当榜样啊!”
看到徐先生拿起了朱砂笔,王守富心甘情愿的跪倒在地,由徐先生点在了眉心。
“这是为你开智,从今天开始,你就是我徐叔达的弟子了!你可愿意?”
王守富重重的磕了头“弟子愿意!”
说完就把手里带的那只芦花鸡要交给徐叔达。
徐叔达大笑道“把他拿回去吧,你家里还指着它下蛋呢,这是你阿娘的命根子,给了我就太可惜了。至于束修有人给你出了,不过也要你去看看,你要做的就是用心读书。”
王守富本来是想着把鸡直接交给先生的,可是想到早上天还没亮母亲就把鸡喂得饱饱的,最后交到他手上时说的要他用心读书的话。手就抬不起了。
王守富咬牙问道“不知我的束修,交了多少!”
徐叔达一脸认真的说道“一千亩良田!”
王守富一听,手里一阵哆嗦,芦花鸡就跑了出去,欢快的向着人少的地方跑去。
徐叔达越过发愣的王守富来到了正冒着鼻涕泡的胡勤华身边蹲下来,平视他,拿起袖子把他的小脸擦干净,问道“你愿意当我的弟子吗?”
“愿意!”年幼的胡勤华是按大人教他的说着,不过话语依旧是坚定。
说完就朝徐叔达费力的举起了手里的一天腊肉,张开嘴说道“先生,给!”徐叔达这次没有接过,只是拿起朱笔有一次点在了他的眉心。
其他先生也是这样,一遍遍的问着面前的少年。一次次的点下一个个的红痣。
徐先生这次没有迈向下一个孩子,反而来到了队伍的最后方。
这里的是一群穿着统一灰色布衣的孩子,他们看向前面的少年的眼神有些羡慕。也有几分妒忌,但更多的还是渴望。
徐先生走到了这二十多个孩子面前说道“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?”
“学,学堂”有几个孩子磕磕绊绊的回答着。
“不错,是学堂,那你们知道是谁送你们来这里的吗?”
这次他们没有在回答,只是低下了头。
徐先生没有管他们只是说道。
“我知道你们的身世,你们大都和父母失散,又或是父母已经不在了,所以才会成为孤儿。
不过现在,给你们一口吃的和穿的是李县令,所以他是你们现在的父母,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吧,虽然和那些有父母的孩子想比可能不是很好,但和以前的那些时日相比之下要好的多。
你们要牢牢记住现在的日子是谁为你们创造的知道吗?”
“好了,现在抬起头!”
说完面前的孩子们抬起了稚嫩的小脸,看着站在面前的高大的先生,微微出神。
徐叔达这时说道“从今天开始,你,你们愿意成为我徐叔达的弟子吗?”
孩子们看着一脸认真的徐叔达,同样学着刚才的孩子跪了下来,认真,齐声,大声答到“愿意!”
徐叔达见状大笑道“好,好,好!我徐叔达前半生求学考取功名,可天下战乱只能回乡务农。今日出山却收了这许多的弟子,当浮一大白。”
………
李山和张孟就在远处看着这今日这开学典礼,“子义啊,从今开始我们算是真正的有了未来了,虽然这未来还很遥远。”
“不错,确实是未来!他们要面对的时代要比我们精彩,我们也要努力的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才行!”
“是啊!”
……
傍晚,家长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学堂边等着自家的孩子。
叮~~叮~~
声音响起,老大爷把门打开,孩子们冲了出来。跑到了自己家人身边,像他们炫耀今天先生讲的东西。
“爹,今天先生讲了三字经,我和你背。
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。教了这四句还说了一大堆意思呢,先生说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差不多的,本性都是善良的。不过后天的环境和培养会吧人引向不同的方向……”
夕阳的路上一个个孩子兴奋的分享这学堂的故事。
旁边的大人只是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讲述,并鼓励着孩子好好学知道回到家,看着母亲做的那丰盛的饭菜。有重复的问着学到了什么,在孩子不耐烦的声音里笑着看着自己的孩子。